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速递>>正文

文化旅游产业学院开展劳动教育暨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活动

时间:2025-05-21 14:53:56 来源: 作者: 点击:0


为了让学生深化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理解,掌握野外实践能力,培养综合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,增强对地理环境的感性认知和专业认同感。5月12日至16日,文化旅游产业学院组织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96名学生赴灵山、龟峰、信江等地开展为期1周的劳动教育暨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活动。

在灵山的考察实践中,学生们既深入了解灵山作为世界最大环状花岗岩体的独特地质史——从岩浆侵入冷凝、地壳抬升,到外力剥蚀塑造出“灵山式”地貌,更在劳动实践中深化认知。他们背着沉重的地质包,手持罗盘与记录本,攀爬陡峭岩壁测量岩层倾角;用相机多角度拍摄地貌细节,制作详实的地质档案。这些实践不仅将理论与现实结合,更在体力与脑力的双重付出中,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劳动精神。


在龟峰,面对世界地质公园的丹霞奇观,师生们以劳动践行科学探索。他们分组协作,在烈日下徒步数公里,用皮尺丈量岩层厚度,绘制详细的剖面图;借助放大镜观察节理裂隙,记录风化痕迹。为探究丹霞地貌演化机制,学生们连续数日在不同时段观察流水侵蚀变化,整理海量数据。这些充满汗水的劳动过程,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研成果背后的艰辛与坚持。

信江考察中,学生们既是地理研究者,也是母亲河的守护者。他们沿着河岸徒步勘测,记录阶地沉积物颗粒大小;在老师指导下,测量流速与含沙量;利用课余时间清理河滩垃圾,收集水质样本进行分析。通过观察河流上下游不同侵蚀、堆积特征,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河道演化规律,更通过实际劳动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,真正实现“在劳动中求知,在实践中成长”。

在过去一周的野外实习中,24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生动诠释"理论扎根课堂、实践丈量山河"的教学理念。通过实地考察,学生能够直接观察自然现象和地理特征,从而进行分析解释其形成原因和过程。探寻地质地貌特征,解锁地球演化密码。本次实习也让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锤炼科学素养和劳动意识,增强了学生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感。

文旅学院 文/潘梦怡 图/李煜轩

审核人:章涛 李梁平 包惠珍


相关文章: